(相关资料图)
古称“贺正”,亦称“贺年”“贺岁”。民间春节期间传统行事。清末民初,正月初一家中拜年次序依次为:首拜天地神祇,次拜祖先牌位,再拜高堂长辈,最后合家卑幼依次相拜。对尊长行大礼,对儿童要给压岁钱,平辈间拱手致语。旧俗,大年初一不外出拜年,正月初二起,亲戚好友间相互拜年,次序大体是:先拜本家,尤重五服之内,再母舅、姑丈、岳父等至亲好友。疏远者可迟至元宵节后,称“拜个晚年”。熟人新年见面,必以“新年好”“恭喜发财”“大吉大利”之类吉语为祝。曾流行将梅红色或大红色名刺(名片)投入他家门隙拜年习俗,称“飞帖”。清道光张春华《沪城岁时衢歌》:“满城裙履此匆匆,宾主循环一例同。卓午出门归路晚,绕阶名纸拾梅红。”20世纪30年代起,“飞帖”习俗消失,流行元旦、春节前亲友同学间互寄贺年卡。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流行电话拜年、互联网上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大年初一不出门拜年习俗消失。
来源:《人文松江大辞典》
编辑:贾丽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上一篇 : 上海千古情景区,刚焕新开业就爆满,人气更胜春运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