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йч Бакунин)1814年5月30日生于普列姆基诺,1876年1月16日在伯尼尔逝世。
2、无政府主义者。
3、1840年出国,先后侨居德国、瑞士和法国,1849年因领导德国德累斯顿起义而被判死刑。
4、1851年引渡回国,受长期拘禁和流放。
5、1861年逃亡英国,1864年参加第一国际,是马克思在第一国际中的主要对手。
6、他受蒲鲁东主义影响鼓吹无政府主义,主张依靠农民和流氓无产者自发暴动,在二十四小时内废除一切国家,建立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社会,反对任何纪律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进行派别活动,于1872年被开除出第一国际。
7、他和马克思的争吵使欧洲革命运动处于多年的分裂状态。
8、巴枯宁有两部著作《德意志专制帝国》(1871)和《国家与无政府状态》(1873)直接反应了他和马克思的冲突,巴枯宁诋毁马克思所谓的典型的日耳曼思想方法和组织方式,他的无政府主义也终于成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对立物。
9、蒲鲁东和巴枯宁并称19世纪无政府主义的鼻祖,但巴枯宁没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多半有头无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