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来源:浙江省文成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全县广大医务工作者用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以相同的大爱和责任心守护人民健康,诠释医者担当。为进一步强化“人民医院为人民”工作理念,我们在微信平台开辟“医生医事”系列报道专栏,为您讲述他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中的不平凡事迹……
文成县人民医院
朱海生
朱海生,男,主任医师,现任文成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第二党支部书记,温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温州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温州市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浙江温州联盟第一届委员,温州市康复医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完成市、县级科研课题2项,发表核心论文3篇。2022年提名省医坛新秀,获2018年温州市首届健康家庭竞赛二等奖、2019年文成县“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作为技术骨干代表医院多次参加市级医生技能比赛,荣获三等奖。作为支部书记带领所在支部入选“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先锋党支部选树名单”。
从事心内科工作近18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高血压、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在老年慢性病、老年营养管理及老年危重症的救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心内科主任,他承担着医院胸痛中心抢救会诊工作,“没有完整的节假日,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是工作常态。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严寒酷暑,只要病人需要,他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冲在最前面,经常为抢救病人不眠不休、通宵达旦,尽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医生的使命与担当。为提升自身专业技能,2016年、2021年两次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心脏重症、心超和心脏导管室进修冠脉介入技术。极大提升了我县心内科危重病人抢救水平。进修期间,他还兼顾科室工作,频繁往返于文成温州,常常回到家都是凌晨一二点,第二天照常完成科室工作任务。
2022年10月14日10点半,急诊胸痛中心请求会诊电话,有一例胸痛患者入院后突发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反复室颤电风暴,初步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肺水肿、电风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他及时赶赴急诊抢救室,实施一系列抢救措施,期间一直守在患者病床旁,及时调整各项抢救参数,下午2时患者病情相对稳定。考虑到患者系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开通心脏闭塞血管才是救命的唯一保障。他当机立断,建议患者家属考虑转院进一步抢救,并亲自跟车护送至温医大附一院。上车半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一度变差,心电监护心电波形极其不稳,情况十分危急,他沉着应对,根据股动脉搏动情况判断心率心律血压,调整微泵药物。历时一小时终于安全送到温医大附一院,成功完成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接力第一棒。这样的危重并抢救成功的病例,他最近一年就碰到三个病例。他用精湛技术挽救患者生命,他说,是患者家属的信任让他有不断拼搏的勇气和信心。
在2022年12月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期,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投入到新冠救治工作中。作为科室主任和医院新冠救治专家组成员,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及家属咨询新冠救治问题,他总是认真耐心地解答。为提高救治水平,他组织全科室医务人员学习新冠治疗知识,第一时间开始抗病毒治疗。他每天早上查房、下午巡视病房,时刻关注患者病情。有一位90多岁的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氧饱和度不理想,只有80%左右。因患者高钠血症和进食困难需留置胃管鼻饲营养,佩戴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氧饱和度不理想,此时留置胃管的难度很大。他和护士长与家属充分沟通,做好抢救预案,带领治疗小组亲自操作。操作过程中因患者咳嗽等原因留置不理想,而且操作过程中氧饱和度最低至65%,他当即改变方案,使用球囊辅助通气改善氧饱和度,反复多次尝试后终于成功留置胃管。
他就像一名随时待命的战士战斗在抢救一线,随时应对病人的病情和各类突发状况。2017年,在百丈漈镇发生房屋倒塌事故后,原本在家休假的他主动请缨奔赴事发现场抢救伤病员。他在现场坚守20多个小时,提出专业医疗救护方案,对抢救出来的伤员第一时间进行专业医疗救治,最终抢救出2名幸存者。他作为抢救团队成员,有着丰富抢救经验,经常参与我县各类重大赛事和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
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热心、耐心、细心对待病人,赢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病人都亲切的称他为“自家人”,这是病人与家属对他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他出色业务水平的赞誉。此外,他还经常主动下乡下沉到医共体基层分院义务坐诊,深入到村居文化礼堂、养老院开展义诊、健康知识宣讲等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为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始终默默奉献,践行医者初心。